膏藥在貼敷過程中因個人體質,病癥,吸收和接收程度不同,會出現不同的反應。如:熱、癢、反痛、麻、燙、辣、酸、腫、脹、木、起紅疹、水泡。也有顧客貼敷后不會出現上述反應。
一、熱:
熱的原因是膏藥中有活血化瘀的成分,會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環。貼后藥物立刻滲透于病灶,5-20分鐘血液循環開始加快。皮下溫度可以控制在比較好的透骨溫度46度。使患處的淤血分解散出而消失。一般3-5小時會消失。每個人的觸覺感官不同,所以得到的反饋也不同。
二、癢:
人體的陽氣正在往外頂體內的濕氣。過程中,由于經脈不是很暢通,因此,會受到一定的阻力,所以會癢。表明氣和血正在過來。期間用酒精擦拭可緩解癢感,也可以揭下讓皮膚休息后再貼,一般2-3貼后會消失。
三、反痛:
中醫講“通則不痛,不通則痛”,膏藥起到活血化瘀,舒筋活絡的作用。之前的痛點淤血處于疏通過程。所以比之前更痛。包括在消除體內的炎癥過程也會反痛。只要堅持,疼痛的癥狀就會消失,實在堅持不了,可以揭下膏藥,待不痛之時再貼。一定要堅持。
四、麻:
麻的反應出現很少,解決麻的方法就是解除這種不正常的壓力。綜合來講還是體內有淤堵痛癥,氣滯淤血的表現,堅持貼幾貼就會消失。
五、燙:
燙屬于一種反應,活血化瘀的過程,會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環,血液循環開始加快,皮下組織可正好控制在透骨溫度46度,因此會感覺灼熱,甚至出現燙的感覺,一般3-5小時后就會消失。身體感覺燙,其實用手摸著不燙,一般情況下對皮膚不會造成影響。
六、辣:
說明身體寒氣太重,這種感覺往往會和熱、痛一起出現,只是個人感覺不同。
七、酸:
這是身體血液中的乳酸堆積不易代謝的結果,酸其實和癢一樣,也是一種身體的臨界狀態。往好的方向,就是健康;壞的方向,可能就是疼痛了。
八、腫:
身體代謝差的表現,一般出現在關節部分,尤其以膝關節為主。膏藥透過皮膚拔出濕寒,消除炎癥的過程會出現。還有的是身體積液散開造成的,出現腫的現象可以揭下休息半天繼續貼。
九、脹:
肌肉組織不正常的擴大,其實都是因為管道受阻,造成身體代謝出了問題所致,聚和堂膏藥的原理:“消炎鎮痛、活血化瘀、舒筋健骨、通經活絡、祛風散寒”剛好對癥。
十、木:
麻的厲害就是木,氣滯血瘀的表現。堅持貼敷會逐漸消失。
十一、起紅疹:
皮膚上起小紅疹、小疙瘩,并不是過敏,聚和堂膏藥是純中藥配方,膏體外用的是外科低敏無紡布,是濕氣和毒氣往外排造成的,膏藥貼著太熱,皮膚處于自我保護也會起紅疹,可以揭下涂抹蘆薈膠即可。
十二、起水泡:
肝臟是人體較大的排毒器官,肝臟排毒是正常過程,如果肝功能受損,血液中的毒素就無法及時排出。如果身體濕氣毒氣重就會有排濕排毒的情況,肝功能有問題會導致無法排毒,于是就會起水泡。如果水泡是無色的,說明是寒濕,如果水泡是黃色,說明有郁熱的表現,如果水泡是血樣,說明體內濕度旺盛。
十三、沒感覺:
有人用了以后沒有熱的感覺,反而覺得涼涼的,膏藥發熱是藥性往皮膚里滲透,每個人細胞結構不一樣,體質不一樣,所以對藥物反應也不相同。并不是所有患者都會覺得發熱,但是大多數都會感覺熱熱的,有的人會覺得涼涼的,都是正常膏藥的反應。
總的來說,每個人體質不同,出現的反應也不會有差異,只要堅持貼敷,定會減輕病痛,達到康復的目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