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人常有頸、肩、腰、腿等慢性勞損性疾病,膏藥因其使用方便,是治療疼痛的常用方法之一。貼膏藥看起來很簡單,但是其中的學問可不少。貼在哪些位置效果好?如何貼才不易脫落?今天我們就跟您聊一聊貼膏藥的小竅門。
01、膏藥貼在哪里?
大多數人認為 “哪里痛就貼在哪里”,比如膝蓋疼就把膏藥貼在膝關節上,脖子疼就在頸部貼一張......其實,這樣的做法只能發揮一部分藥效,中醫認為按照穴位貼膏藥能發揮更大的作用。下面,我們介紹幾種常見部位疼痛的貼敷位置:
① 頸、肩部疼痛:
大椎穴:第7頸椎棘突(正坐低頭,頸部高點)下方凹陷處。
肩井穴:第7頸椎棘突與肩峰外側點連線中點。
②腰部疼痛:
命門:位于第二腰椎下(和肚臍眼相對的背部)。
腰陽關:第四腰椎棘突(兩側胯骨高點連線與后背正中線交叉點)下凹陷處。
腰眼:腰部第四腰椎棘突左右3-4寸的凹陷處(站立時,可觀察到臀部上方有個凹陷的地方)。
③膝蓋疼痛:
內、外膝眼:屈膝,在膝部內外兩個凹陷處。
鶴頂:位于膝部,髕骨的中點上凹陷處。
02、膏藥怎樣貼才能更牢固?
①皮膚清洗干凈,不要有油漬或汗漬。如有粗重毛發應該先剃除。
②膏藥貼在相應的部位后,用手按壓數分鐘,利用手溫使膏藥敷貼更牢固。
③不要反復撕貼。
④根據貼敷的不同部位,對膏藥進行裁剪,以更符合貼敷的部位。 (注:剪口長度以膏藥大小及個人需要為準。圖示規格:長15cm×寬10cm。)
A.貼敷頸部:
1、將膏藥從橫向左右兩側各剪口2-3cm。
2、將剪開的上半部分黏貼在頸部,下半部分向兩側拉伸后粘貼,整體按壓使其完整粘附。
B.貼敷肩部:
1、將膏藥縱向對折后,用剪刀從中間剪口2-3cm(貼敷肘部、膝蓋部的膏藥裁剪方法與之相同)。
2、將剪口的上半部分在肩部黏貼,下半部分拉伸后粘貼,整體按壓使其完整粘附。
C.貼敷肘部:
將剪開的上半部分在肘關節前臂側粘貼,下半部分在肘關節上臂側拉伸粘貼,按壓使其完整粘附。
D.貼敷膝關節:
將剪開的上半部分在膝關節前上部粘貼,下半部分拉伸粘貼,按壓使其完整粘附。
E.貼敷踝部:
1、將膏藥縱向上下兩側剪口2-3cm。
2、將剪口貼合在腳踝的彎曲處,將上半部分在腳踝上部粘貼,下半部分拉伸后黏貼,整體按壓使其完整粘附。
03、貼膏藥的并發癥及時間?
并發癥:
常見的并發癥是過敏,皮膚出現瘙癢、紅腫、丘疹、水泡等,均為過敏。A.出現上述情況應立即停止使用,一般停用后癥狀會慢慢消退。B.若癥狀嚴重或持續加重,建議去皮膚科就診。
貼敷時間:
一般膏藥貼敷8-24小時,具體時間咨詢醫生或者嚴格按照說明書使用。
04、膏藥這樣揭,才能不疼!
①先用熱毛巾將膏藥所在部位進行熱敷后再揭除,疼痛感會減輕。老年人熱敷時,一定要注意水溫,避免燙傷。
②貼膏藥之前要刮除局部皮膚的毛發,如果沒有處理局部皮膚,揭膏藥時應順著毛發方向。
③揭膏藥時,可以一邊揭一邊涂爽身粉或嬰兒油。如果沒有這些,用點橄欖油等植物油也可以。
05、以下情況請慎用!
①對膏藥成分過敏或易過敏體質。
②皮疹、皮膚感染或有開放性傷口的部位。
③腹部、會陰部、高度水腫等特殊部位貼敷時需慎重。
④女性經期、孕婦、哺乳期婦女、兒童及糖尿病患者等需慎用。
⑤扭傷不應立即貼膏藥。由于很多膏藥含有活血成分,會使局部血液循環加速,滲出大量液體,這樣反而會使腫脹更加嚴重,加重局部的疼痛感。故發生急性扭傷,建議在24小時后再貼膏藥。
小貼士
1.建議老年人在貼膏藥之前不要涂抹潤膚露、風油精等。
2.撕膏藥時如不慎造成皮膚局部損破,可使用紅霉素眼膏外敷傷口3-7天,防止感染。
3.膏藥揭除后,可能會有黏膠留在皮膚上,可以用酒精進行擦拭。